卡车之友

www.ecv360.com

“复活者联盟”能否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逆袭大戏

卡车之友网原创 李磊 昨天

在商用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,几家曾经辉煌的企业如今正经历着凤凰涅槃般的重生。上汽红岩、大运汽车等等这些在卡友心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品牌,在经历市场低迷所带来的阵痛之后相继宣布复工生产,犹如春天里萌发的新芽,为行业带来“新”的希望。它们的命运起伏,不仅是一曲企业自救的悲壮战歌,更折射出中国商用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深层博弈。
 

复活.jpg

 

转型之痛:激流勇进中的沉浮录
2023年至2024年,商用车行业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转型悲喜剧。2024年2月,綦齿传动迎来破产清算,上海日野发动机于2024年正式解散,同年9月,南骏汽车主动申请破产。无独有偶,上汽红岩生产线停摆的消息不胫而走,大运汽车陷入经营困境,这些曾经的市场宠儿,在行业变革的大潮中纷纷搁浅,共同勾勒出转型浪潮下的残酷图景。
 

上汽红岩,这个承载着上汽集团商用车梦想的“重卡骄子”,曾凭借产品技术等优势一度在工程车领域独占鳌头。2020年,上汽红岩年销量为80100辆,超额完成年度销售目标,市场排名保持第六。然而在从自卸向牵引转型的十字路口踌躇不前,再加上市场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内外部因素变化,使其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折戟沉沙。
 

商用车行业转型阵痛与重生:红岩、大运、汉马复工复产背后的行业变局(给企业发)528.jpg

 

从摩托车赛道成功跨界的大运汽车,则演绎了另一出商海沉浮。曾以物美价廉产品快速打开市场的大运汽车,在进军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时惨遭“滑铁卢”,缺乏核心技术积累以及国企背景的民企短板,于行业的寒冬中被无限放大。
 

这些跌宕起伏的商战剧情,无一不暴露出行业转型的深层逻辑: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,而是一场需要技术、资金与战略定力协同共振的全面跃迁。

涅槃重生:破茧成蝶的生存智慧
“知耻而后勇,知弱而图强”,随着地方国资的及时雨和供应链的重整旗鼓,无论是上汽红岩,还是大运汽车均迎来复工的曙光。
 

商用车行业转型阵痛与重生:红岩、大运、汉马复工复产背后的行业变局(给企业发)777.jpg

 

在企业运营的道路上,没有谁能一马平川,面对歧路,勇敢向前,这是企业的担当与使命,体现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韧劲。但复工只是重生的起点,能否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,实现华丽转身,考验着企业的转型智慧。
 

俗话说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资金,这个企业生存的命脉,在重生路上扮演着关键角色。上汽红岩获得集团20亿注资和重庆国资的强力加持;大运汽车则在山西市政府的护航下开启重组,以“债转股”的智慧化解危机。
 

难能可贵的是,这些品牌在用户心中埋下的情感种子。上汽红岩的军工品质,大运重卡的超值体验、终生免费服务,都化为无形的品牌资产,在商用车这个讲究“口碑相传”的领域,成为企业重启、忠实用户期待的宝贵财富。
 

商用车行业转型阵痛与重生:红岩、大运、汉马复工复产背后的行业变局(给企业发)1078.jpg

 

从发展历史和市场成就来看,上汽红岩曾是自卸车领域的无冕之王,可靠品质深入人心。大运以“价格杀手”的姿态在经济型重卡市场开疆拓土,所生产的天然气重卡曾是市场圈粉无数的宠儿。这些差异化的优势,正是它们东山再起的重要筹码。
 

特别是在新能源产品的布局上,两家企业各显神通:上汽红岩“氢电并进”,背靠集团大树好乘凉;大运选择换电赛道,以合作研发弥补短板。
 

如果说,庞大的资金实力、技术支持给予上述企业展开反击的营养,那么,转暖的市场风向则为“复活者联盟”绝地反击提供了土壤。
 

业内普遍预测,2025年,我国重卡行业开始转暖。今年一季度,商用车整体销售量达44.73万辆,环比增长42.78%,市场活力逐步增强。我国卡车累计出口20.66万辆,同比增长26%,创近年同期新高,并刷新我国卡车出口的销量新高。
 

未来之路:在细分市场中寻找蓝海
《卡车之友网》认为,商用车行业的转型与发展,犹如一场马拉松,不仅需要耐力的加持,更需要节奏的完美配合。在能源结构多元化的今天,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远比盲目跟风更为重要。对中型车企而言,“小而美”的精品战略或许比“大而全”的规模竞赛更具生命力。比如说,一度陷入泥潭的汉马科技就在吉利远程的赋能下迎来转机。2024年,汉马科技在中重卡市场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竞争力,整体中重卡销量同比增长 12.23%,新能源中重卡销售跃升37.88%,醇氢动力系统销售同比增长 43.67%,为其全面复工复产奠定了扎实基础。
 

商用车行业转型阵痛与重生:红岩、大运、汉马复工复产背后的行业变局(给企业发)1317.jpg

 

与头部企业全面开花的战略不同,第二梯队更需要有清晰、精准的定位。比如说,自卸车市场是重卡市场中电动化进展最快的细分市场,上汽红岩就可以凭借其在自卸车领域的积累,重拾自卸车的王者荣耀;大运不妨聚焦煤炭运输区域市场,打造定制化产品构建区域壁垒。特别是在新能源、柴油车、燃气车如今“三分天下”的今天,持续深耕燃气车技术,就有望再创昔日的辉煌。
 

当下,商用车行业正从“以量取胜”迈向“以质取胜”的新纪元。无论是上汽红岩,还是大运汽车,这些企业的重启无疑为行业的复苏注入了暖流,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:在“技术定义产品”的新赛道上,规模劣势更需要以差异化的技术和细分市场的专注进行弥补。它们的重生之路或将证明,商用车行业的未来不属于跟风者,而属于那些在绝境中锻造出独特生存密码的“不死鸟”。

3539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