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5日,秋日的西安涌动着科技与农业交汇的热潮。在法士特第七届科技创新周的现场,一台台泛着金属光泽的智能农机总成与核心零部件陈列于展台,仿佛无声宣告着一场属于中国农业装备领域的深刻变革正拉开帷幕。作为深耕汽车传动系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品牌,法士特正在将重型商用车领域积累的齿轮精度、壳体铸造、液压控制与自动调控等技术底蕴,倾注于这一片崭新的疆域——高端智能农机装备。
“法士特·智坤”智能农机装备品牌的发布
本届科技创新周以“智擎新生态,绿动新未来”为主题,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,更被视作法士特进军农机领域、突破行业壁垒的战略宣言。法士特集团董事长马旭耀在致辞中铿锵表示,企业已实现从动力换挡到CVT无级变速等关键技术的国产化替代,“成功打破我国农业装备核心零部件长期受制于人的发展现状”。话术背后,是一家制造企业面对国际竞争与技术垄断时的不甘与突围。
展场上,九款农业装备总成与九款电机电控核心零部件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。它们分别隶属于动力机械、收获机械与智能农机核心零部件三大板块,涵盖十一大系列,构筑起覆盖农作物全周期精准作业的产品矩阵。值得关注的是,这些产品绝非实验室中的概念模型,而是已经过严密测试、即将投入量产或已经量产的真实解决方案。譬如其中一款动力换挡产品,传动效率高达91%,较市场同类产品显著领先,更具备48档全速域自动换挡能力,犹如为农机装上了“智慧大脑”,真正实现了高效平稳的作业切换。
法士特与西安交通大学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署协议,联合共建智能农机传动研究所
而真正引起行业瞩目的,是法士特推出的国内首款商用农机CVT产品。它成功突破无级变速的技术瓶颈,融合液压与机械传动双重优势,不仅实现车速与PTO转速的完全解耦,更使得整车综合效率提升30%,油耗降低近三分之一。这标志着中国农机在核心传动技术上的有效突破,不再只是亦步亦趋的追随者。
唯有合作,方能致远。本届科技周上,法士特与西安交通大学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署协议,联合共建智能农机传动研究所。这不仅是产学研结合的又一典范,更是法士特面对农机领域特殊应用场景与技术挑战所搭建的“外脑”与创新后援。正如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洪军所言,面对国际科技竞争与打压,双方将“瞄准前沿科学探索,致力于未来5-10年的科技创新引领”。这预示法士特并不满足于解决当下的国产替代,更意在长远,布局未来。
咸阳生产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印证了企业的决心。《卡车之友网》获悉,这座投资5亿、专注于大马力拖拉机智能传动系统的制造基地预计于今年年底投产,将成为法士特实现农机产能飞跃与定制化供给的重要支点。而从与临工、常州东风等主机厂的早期合作中,法士特已初步验证了相关产品的可靠性与适用性,为产品的大规模市场推广注入信心。
细察法士特此次发布的农机核心技术,其思路一以贯之:以高效传动为核心,实现智能化、绿色化的全面升级。无论是新能源混动动力总成超过37%的综合节油率,还是智能转向器中轮角稳态误差小于1°的精准控制,均体现出法士特将传统机械制造底蕴与电控、智能化新技术相融合的系统能力。这恰如马旭耀所强调的“平台化、模块化、绿色化”的设计理念,不是单一技术点的突破,而是整体解决方案的重构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法士特·智坤”智能农机装备品牌的发布,不仅是一个新名字的诞生,更是一种产业抱负的宣示。“智驱沃野,坤泽万物”——品牌口号中,“智”呼应国家智慧农业战略,强调以技术驱动行业变革;“坤”则立足土地,服务农业根本,传递出法士特扎根农业、赋能乡村的厚重承诺。
截止目前,在传动领域拥有深厚积累与卓越成绩的法士特,其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19年位居全球第一,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%,累计产销变速器超过1400万台,产品配套覆盖国内外150多家主机厂的上千种车型,并广泛出口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企业不仅是“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”与“中国工业大奖”的获得者,还拥有授权专利超过3370项,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。
五十七载风雨兼程,法士特从重型商用车变速器的领军者,迈向智能农机这片更加广阔、也更具挑战的“田野”。正如马旭耀所言,要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强盛而竭尽所能”,而今,这份使命已延伸至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之中。透过科技创新周这扇窗口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自信与战略转型,更是一个民族品牌以创新为犁、深耕核心科技、护航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定身影。
这片土地,终将回报那些虔诚的耕耘者。